心语滴滴
                     当你累了的时候,心灵是唯一的归宿!岁月改变了年轮,但改变不了你我赤子的心! 朋友!有空来坐坐!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招考信息 |  中考语文 |  红木天香 |  索书成癖 |  人生啐语 |  身心健康 |  歌词回味 |  花花草草 |  泥壶茶香 |  语文课改 |  石全石美 |  音韵有声 |  社会关注 |  单反天地 |  世说新语 |  航海罗盘 |  片风丝语 |  诗情醉意 |  散装啤酒 |  课堂散步 |  课题研究 |  幽径偷花 |  禅房窃月 |  名诗撷英 |  时文掬美 |  棒棒糖香 |  快乐体验 |  问题辅导 |  试题宝库 |  作文探究 |  五彩缤纷 |  经典咀嚼 |  阅读沉思 |  名人浏览 |  电子书屋 |  班会写真 |  文史休闲 | 
本学习空间统计:   4208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王金龙
学校:翠园文锦中学
空间等级:56 >
现有积分:67589
距离下一等级:12411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10

 
最新文章
 
癸卯初夏即兴叹安庆
采桑子·癸卯春对雨
癸卯珍珠婚周年与夫人共勉
云南印象
癸卯春夜游凤凰古城即兴
癸卯忆安庆振风塔
 
随机阅读
 
鹏城记忆
仿满江红-老有所悟
重温四十年前的日记,唏嘘良久
悼念江小秋老同学
烧脑“三卜”
红树林景致
 
推荐文章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2021届四班马安然)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2021届三班吴雨洋)
悼念石云孙老先生
观家叔微信故乡古镇坡头郁金香美图步李白《.
辛丑春二月浏览方教授微信母校红楼东侧门照.
辛丑二月既望粤港澳大湾区仙湖邓公手植树下.

1月5日
2016
 

“互联网+”背景下“微作文”研究实施方案(市级课题)


   作者:王金龙 发表时间-12 :30:50  阅读( 1300 )| 评论( 0 )
 

“互联网+”背景下“微作文”研究实施方案




王金龙



一.课题提出背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短平快的生活节奏,学生们对用语言文字写作越来越厌倦,学生的语文水平特别是写作水平也不断的矮化。作文内容虚情假意,没有真情实感;语言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结构呆板,千篇一律,受所谓模式束缚,无法创新。作文总体水平严重下降。


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老套八股,往往忽视了日益发展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山中十日,人间百年。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由互联网延展到“互联网+”时代,网络写作平台也由原来的网页、QQ空间、博客等电脑网络平台形式升级为微博、微信、微播、微分享的电脑网络和平板、手机无线网络互动时代。“微”分享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语文课程改革的作文教学应该适应这个时代,应该走进“微作文”时代,让学生能以一种全新表达方式,自由地选择文体、自然地运用语言、自发地表达情感、自我地阐明主题,来适应这个快节奏的“微分享”时代。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充分发挥它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几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但应用于教育教学还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有些中小学也在着手将“互联网+”作为教育教学的平台探索教育创新,也只是处于初创阶段,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之多也就是起步。而作为“微作文”概念运用于语文课程改革的作文教学,在深圳还没有开始,因而,“互联网+”背景下“微作文”研究在深圳还是首创。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含核心概念界定、解决的问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①核心概念界定


互联网+概念界定:“互联网+”是创新机制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微作文”概念界定:借助“互联网+”网络平台,进行语文课程改革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借助网络进行作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借助网络互相分享彼此的作文成果,全面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养和作文水平。


②解决的问题:读图时代,学生注重画图、音乐,忽视了语言文字自身的魅力,失去了听说读写语言文字的耐心。所以,当下和未来,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文教学的方向应该是激发学生语文作文的兴趣。“微作文”可以借助“互联网+”网络平台让语言文字生动起来,可以克服学生写作长篇的文字、文章、文学作品的畏难情绪,让写作“化整为零”,然后再“化零为整”,达到“零存整取”的目的。“微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回归语言文字,重新拾起语言文字自身的魅力,重新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研究目标和内容:


 


学生借助“互联网+”能自主学习作文基础知识;学生借助“互联网+”能游刃有余地写作长篇的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学生借助“互联网+”能自由地选择文体、自然地运用语言、自发地表达情感、自我地阐明主题,让作文呈现自然美境、生活情境、文化艺境、人生理境。


所谓自然美境是指中学生对自然景象和现象较基本的审美观照。自然美境主要是引领学生对自己生存的自然界进行诗意的表达,感受宇宙自然的美,并在探索宇宙自然中领悟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自然美境”重在“美”字,重在“自然”本身、自然和生活、自然和文化的内在和谐,无和谐不成为“美”。


所谓生活情境是指中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活动过程中的印象及情感体验。具体说来有个人生活情境、家庭生活情境、学校生活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生活情境作文以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重在对生活印象的真实表达,重在表达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在情感体验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情境”重在“情”字,无“情”就没有“生活”。


所谓文化艺境是指中学生对人类文化影像碎片的较浅显的艺术感悟。文化艺境主要是让初中生学会艺术地表达,展现学生作文中的文化品位,使得学生的作文更加具有文化的深度和文学艺术的美感,进而体现语文的魅力和味道。“文化艺境”重在“艺”字(不是“意”字),无“艺”不成为“文化”。


所谓人生理境是指中学生对人生最初的理性感受和体悟。人生理境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人生现象的分析,阐明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最基本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索。“人生理境”重在“理”字,重在有理有据,重在思辨的深刻、积极,重在思考境界。


这“四境”在中学的不同阶段写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初中学生比较感性,“自然美境”“生活情境”、“文化艺境”更适合初中学生的表达,因而成为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而“生活情境”又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主体;高中比较理性一些,除了“自然美境”“生活情境”、“文化艺境”外,“人生理境”更适合高中学生的理性表达,因而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主体。


四.研究思路和重要观点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作文”研究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单元为抓手,分单元、分层次、分年级展开。笔者在整理人教版语文教材36个单元作文教学内容时发现:


涉及生活情境类话题的有:①个人“生活”4个话题: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青春随想。他们分别对应的写作主题就是:我的故事和爱好、我的梦想、我的感情、我的青涩年华。②家庭“生活”2个话题: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其对应的写作主题就是:自己的家、家里包括父母在内的亲人。③校园“生活”其实是学生们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的初中生活”的作文主题其实就是同学间的友情。


 “自然美境类话题涉及10个单元:感受自然、黄河,母亲河、马的世界、说不尽的桥、莲文化的魅力、寻觅春天的踪迹、到民间采风去、背起行囊走四方、雨的诉说、脚踏一方土。其实对应了有关自然的10个主题:自然山水、山水与祖国、动物与人类、巧夺天工、自然品德、四季歌、自然与民俗、山水与文化、自然风情、故土情。这些主题有天工、有人工,有植物、有动物,有品德、有情感,有民俗、有民族。而且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梯度。


“文化艺境”类主题也涉及10个单元:漫游语文世界、探索月球奥秘、戏曲大舞台、怎样收集资料、古诗苑漫步、好读书,读好书、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走进小说天地、乘着音乐的翅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所对应的主题分别是:语言、日月文化、戏曲、文化整理、诗词曲赋、读书、名人、小说、音乐戏剧、儒家思想等。这类主题更加突出了语文的文化品位,使得学生的作文更加具有文化的深度,具有了文学艺术的美感,体现了语文的魅力所在。


涉及“人生理境”话题有10个单元两大特点:一、根据学生的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追寻人类的起源、漫话探险、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走上辩论台(看起来是专门单元的口语训练,其实,内容离不开生活,所以归入此类)、科海泛舟等。二、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让世界充满爱、微笑着面对生活、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关注我们的社区等。因而可以从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兴趣、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设置写作主题,这样我们也能够寻找到这类话题作文的主题规律系统。


综合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和初中生活的实际,初中作文训练的内容不外乎“人”、“事”、“物”、“景”、“情”、“理”。我们完全可以首先借助“互联网+”平台先从“人”、“事”、“物”、“景”、“情”、“理”等条块出发,进行“微”训练,形成具有真情实感的创作素材,再“聚零为整”形成“写人”类、“写事”类、“写物”类、“写景”类、“抒情”类、“说理”类“微”作文素材库。接着,我们利用“互联网+”中的“微”作文素材库进行“四境”作文训练。


四境作文训练又分为两个层面:单境训练和四境整合。我们先借助“互联网+”平台根据单元作文主体内容要求,提取素材库中的相关“微”素材,或训练“生活情境”,或训练“文化艺境”,或训练“自然美境”,或训练“人生理境”,达到“单境”的零存整取。我们还可以在“单境”作文基础上适当点缀映衬其他三境,通过多“境”的零存整取,使整个作文融合为一体,达到更高的境界。


“零存整取”的最终标准是淡化文体,以“境”为旨归。


例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的话题是“这就是我”,写作要求是:“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通过一件事尽量展示自己的个性。”我们可以根据单元要求拟题进行“生活情境”训练,题目可以是“童趣”,也可以是“我是谁?”。同样,我们还可以拟题“爱读书的我”来进行“文化艺境”训练;我们也可以拟题“有我的风景”进行“自然美境”的训练。我们还可以进行“四境”整合训练:如可以将“我”的诞生(生活情境)放到出生时刻的环境(自然美境)中去加以渲染;如写“我”的趣味和理想(生活情境)时,可以古今中外地穿插一些文化素材(文化艺境)来点染;甚至还可以恰当穿插对自己的理性分析(人生理境)表达对自己的看法。


由此可见,单元作文中“四境”不能平均用力,要根据作文主题和内容各有侧重,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历深浅、认知水平和阅读经历选择自己感受深刻、驾轻就熟的主题和内容来写。


就初中作文整体训练而言,应当以记叙性较强的生活情境作文训练为主,自然美境文化艺境作文训练次之,人生理境能简单表达即可。或者说,我们应该更多地在“生活情境”作文中让学生学会怎样整合“自然美境”、“文化艺境”和“人生理境”。这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初中学生身心阶段特点决定的。因为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还是感性认知为多,记叙性的作文更容易激发初中学生的表达兴趣。


记叙的生动素材靠平时细心体察,靠日积月累,“互联网+”正好可以发挥这一优势。而议论性、说明性作文逻辑思维、理性认知的成分相对多一些,初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很难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可以将学生平时的点滴灵光记录下来,集腋成裘,为写出更有深度的作文作准备。


总之,“一境”训练也好,“二境”、“三境”或“四境”整合训练也好,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达到感受的整体性,并在此基础上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主题)尽量做到如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五.依托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阶段和实施步骤:


依托理论:


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作文教学目标和作文教学建议要求7—9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有真情实感 ,有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开始,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从中可以看出,初中生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文体、自然地运用语言、自发地表达情感、自我地阐明主题。而“互联网+”又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微作文”“四自”写作的平台,它让我们既看见了树木,又欣赏到了森林。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


研究阶段和实施步骤:


①根据人教版单元内容借助“互联网+”平台每天“微”积累“四境”作文素材。


②根据单元作文话题,利用素材,借助“互联网+”进行“微作文”写作。


③根据“四境”作文分类,拟定话题,借助“互联网+”平台分别整合呈现“一境”、“二境”、“三境”、“四境”作文。


六.预期成果成效。


①借助“互联网+”平台,养成天天写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②探讨一条更加适合初中学生作文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让初中学生在作文中“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③学生中考作文水平有明显提升。


④培养优秀网络写手和网络作家。


⑤拟出版《初中生“互联网+”背景下“四境作文”指导》和《初中生“互联网+”背景下“四境”优秀作文选》。


七.研究人员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