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滴滴
                     当你累了的时候,心灵是唯一的归宿!岁月改变了年轮,但改变不了你我赤子的心! 朋友!有空来坐坐!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招考信息 |  中考语文 |  红木天香 |  索书成癖 |  人生啐语 |  身心健康 |  歌词回味 |  花花草草 |  泥壶茶香 |  语文课改 |  石全石美 |  音韵有声 |  社会关注 |  单反天地 |  世说新语 |  航海罗盘 |  片风丝语 |  诗情醉意 |  散装啤酒 |  课堂散步 |  课题研究 |  幽径偷花 |  禅房窃月 |  名诗撷英 |  时文掬美 |  棒棒糖香 |  快乐体验 |  问题辅导 |  试题宝库 |  作文探究 |  五彩缤纷 |  经典咀嚼 |  阅读沉思 |  名人浏览 |  电子书屋 |  班会写真 |  文史休闲 | 
本学习空间统计:   4208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王金龙
学校:翠园文锦中学
空间等级:56 >
现有积分:67585
距离下一等级:12415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10

 
最新文章
 
癸卯初夏即兴叹安庆
采桑子·癸卯春对雨
癸卯珍珠婚周年与夫人共勉
云南印象
癸卯春夜游凤凰古城即兴
癸卯忆安庆振风塔
 
随机阅读
 
烧脑“三卜”
红树林景致
换个角度看教育(4)-- 高红妹,辩证思.
任驹闯
一地寒霜
头眉低
 
推荐文章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2021届四班马安然)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2021届三班吴雨洋)
悼念石云孙老先生
观家叔微信故乡古镇坡头郁金香美图步李白《.
辛丑春二月浏览方教授微信母校红楼东侧门照.
辛丑二月既望粤港澳大湾区仙湖邓公手植树下.

12月22日
2017
 

春泥斋读书偶得(二则)


   作者:王金龙 发表时间-16 :41:17  阅读( 1486 )| 评论( 0 )
 


春泥斋读书偶得(二则)


原创作者:田居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读书与阅历

清人张潮有一本格言体短章结集,名为《幽梦影》。该书收集的200余篇作品,大多短小精悍,超过百字的都很少。然而,这些篇什阐释的哲理却深邃、鲜活。其中,有一篇专论读书收获的美文,可谓“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经道”,不论你什么时候诵读,都会接受一次醍醐灌顶、甘露沁心的“智慧洗礼”。从青丝到白发,我每次浏览此文,得到的感受也是如此。

张潮是一个才高八斗的人。他爱读书,更会读书。他衡量读书人读书收获的尺度,不是他们死记硬背的书卷数量,而是他们结合自己阅历诠释和积蓄的真理数量。他崇尚宋人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求知观,倡导读书人读书要结合社会实践。他按照人们社会阅历的差别,把读书人划为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个群体;又以人们赏月的感受为例,把社会阅历对读书人的影响(包括读书过程和读书收获)归纳为:“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进而指出:读书人读书和读书收获都要经历由浅入深、由偏到全的过程,关键在于“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张潮离开人世百余年后,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逻辑学·导言》中,根据自己治学的感受也对“阅历”在读书中的作用做了深刻的阐述。他用形象的比喻说:“正像同一句格言,从完全正确地理解了它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在阅历极深的成年人心中所具有的那种含义和广度,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

前人关于读书要与“阅历”相结合,读书收获大小要用“阅历”深浅来检验等理念,为后人读书提供了指南。这些理念是前人经营一生的心血结晶,后人有责任、有义务加以珍惜、尊重、运用和传承。实践证明:古今中外无数学海泛舟的人,能在汗牛充栋的书卷中不断取得真知灼见,是他们懂得“阅历之浅深”决定人们从“窥月”到“望月”再到“玩月”的征途上,艰辛磨炼“阅历”,不断从中取得于人于己有益的智慧,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动人春色不须多”

俞成德《萤雪丛说》载:宋代宫廷画院招聘画师,以诗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试题,应聘者趋之若鹜。可惜,这些画师们都墨守成规,拘泥表象,把精力聚焦在构图的重点“卖酒家”上。其中,有一位开明人敢破陈套,在构图时不画酒楼,只画一面招揽顾客的酒旗,高悬在桥头的茂密竹林中,使行路人远远就能望见旗上醒目的“酒”字。

俞文豹《吹剑续录》亦载:画院招募画师,以“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为题。应聘者为了渲染“动人春色”,又多将笔墨集中在“嫩绿枝头”或含苞或绽蕾的“红一点”上。其中,只有一人独出心裁,在画面上没有过多地渲染“动人春色”,只在绿树掩映的楼台一角,若隐若现地安排了一位凭栏远眺的红衣少女。

上述两幅应试作品,某些外行人认为与试题“离谱”,却引起了考官的重视。经过精心评选,最后均名列前茅。

这类佳话,时至今日仍在画坛上流传。作家老舍命题,画家齐白石作画,就是一则令人久久回味的美谈。20世纪中叶,老舍以清初诗人查慎行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耄耋之年的白石老人作画。查氏这一名句出自《次实君溪边步月韵》,全诗是:“雨过园林暑气偏,繁星多上晚来天。渐沉远翠峰峰淡,初长繁阴树树圆。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倘若按常规构思,画面定然出现起伏的山峦、奔流的泉水和连声的蛙鼓。然而,白石老人的构思却超群绝伦、出神入化:在布满青苔的乱石中,一道清溪潺潺流淌,几只憨态可掬的蝌蚪,抖动尾鳍顺水游动。虽然幼小的蝌蚪此时尚未学会鸣叫,但是,画题已经预示未来将有“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意境。

画家切磋画艺的奇妙构思,与哲学社会科学涵盖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的谋篇布局不同,二者在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各有千秋,可以互补之处颇多。仅“动人春色不须多”一句画龙点睛之语,就值得艺术家和学者反复思索,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在此过程中也要警惕“隔行如隔山”的藩篱羁绊,学会用“隔行不隔理”的思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摒弃 “千人一律”(以人观之)和“千篇一律”(以文观之)的老路,另辟蹊径,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话语体系,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加精彩魅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文章:冬至小知识:别名称“履长” 各地饮食大不同   

下一篇文章:“不可卒读”的章太炎演讲记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