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滴滴
                     当你累了的时候,心灵是唯一的归宿!岁月改变了年轮,但改变不了你我赤子的心! 朋友!有空来坐坐!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招考信息 |  中考语文 |  红木天香 |  索书成癖 |  人生啐语 |  身心健康 |  歌词回味 |  花花草草 |  泥壶茶香 |  语文课改 |  石全石美 |  音韵有声 |  社会关注 |  单反天地 |  世说新语 |  航海罗盘 |  片风丝语 |  诗情醉意 |  散装啤酒 |  课堂散步 |  课题研究 |  幽径偷花 |  禅房窃月 |  名诗撷英 |  时文掬美 |  棒棒糖香 |  快乐体验 |  问题辅导 |  试题宝库 |  作文探究 |  五彩缤纷 |  经典咀嚼 |  阅读沉思 |  名人浏览 |  电子书屋 |  班会写真 |  文史休闲 | 
本学习空间统计:   4208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王金龙
学校:翠园文锦中学
空间等级:56 >
现有积分:67589
距离下一等级:12411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10

 
最新文章
 
癸卯初夏即兴叹安庆
采桑子·癸卯春对雨
癸卯珍珠婚周年与夫人共勉
云南印象
癸卯春夜游凤凰古城即兴
癸卯忆安庆振风塔
 
随机阅读
 
鹏城记忆
仿满江红-老有所悟
重温四十年前的日记,唏嘘良久
悼念江小秋老同学
烧脑“三卜”
红树林景致
 
推荐文章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2021届四班马安然)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2021届三班吴雨洋)
悼念石云孙老先生
观家叔微信故乡古镇坡头郁金香美图步李白《.
辛丑春二月浏览方教授微信母校红楼东侧门照.
辛丑二月既望粤港澳大湾区仙湖邓公手植树下.

1月2日
2018
 

王襄的甲骨情缘


   作者:王金龙 发表时间-16 :7:59  阅读( 1521 )| 评论( 0 )
 


王襄的甲骨情缘


    原创作者:刘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在甲骨学史上,提到甲骨文的发现与收藏之功,人们多数会首先想到王懿荣。作为与王懿荣同时期的甲骨文发现与收藏者,王襄,是一个被历史埋藏了许久的名字。

王襄(1876—1965),字纶阁,号簠室,天津人。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是我国早期发现和收藏甲骨的学者之一。

王襄收集甲骨得力于天津的地理优势。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很多古董商人有好东西要到北京去出手,会先在天津滞留,等到打听好北京的行情以后,再拿到琉璃厂、东四、西单一带的坊肆去卖,所以天津市面上会出现很多好东西。王襄一生收藏的甲骨,据其后人回忆,大约有5000片。当时家境并不太宽裕的王襄几乎是省吃俭用、想尽办法来购买甲骨。王襄收藏甲骨,源于一种天然的爱国情结。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王襄收藏的甲骨精品,特别是比较珍贵的大片甲骨,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抗日战争以后,陆续有一些教会院校人员和国外学者前来找王襄,希望能重金收购甲骨,都被他婉言拒绝。甲骨是祖国的瑰宝,不能流失异邦,这是王襄深藏心底的信念。

王襄收藏甲骨以后,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研究甲骨文。1925年王襄将墨拓的部分甲骨收录成集出版,名曰《簠室殷契征文》,却遭到“印刷不精,且多割剪”“多以材料可疑,摒而不用”的诟病。王襄及其收藏的甲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得不到学界的信任。比如1930年,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说:“伪片之传播者,在中国则当推天津王襄的《簠室殷契征文》一书,此书所列几于片片可疑,在未见原片之前,作者实不敢妄事征引。”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王襄整理了一份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墨拓拓本,结集为《簠室殷契》,准备出版,以洗刷造假的嫌疑。其实,早在1935年,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述例”中就已经纠正了自己对王襄《簠室殷契征文》的看法:“余曩声言其伪,今案乃拓印不精,文字多上粉,原物不伪,特坿正于此。”但是学界过往的批评过盛,积重难返,王襄也放弃了出版《簠室殷契》为自己正名的机会。1953年,王襄将自己以毕生精力收藏的甲骨全部捐赠给了国家,珍藏于天津博物馆。1959年,当王襄得知国家将出版一部殷墟甲骨的大型汇编《甲骨文合集》时,他舍弃了个人荣辱,把已经成书的《簠室殷契》献给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组。可惜的是,受限于当时诸多原因,《甲骨文合集》仅仅是选收了王襄所藏甲骨的主要部分,有数百片漏收。

这批漏收的甲骨作品都属于甲骨文发现史上早期的传世品,有的连王襄都没有墨拓过,也没有公开发表过,其中许多品相非常好,片大字多,内容丰富,原片目前都藏于天津博物馆。这批甲骨上面有好多过去没有见到过的新字和新字形。过去认错的一些词语在这批甲骨中也都可以找到印证,其中有一片讲打猎的甲骨,连打猎者的心理状态都能够生动地反映出来,所以材料非常珍贵。

1965年,王襄病逝,家属写信由胡厚宣转交郭沫若,请他代为题写墓碑,郭沫若当即应允。墓碑上书:殷墟文字研究专家王襄同志之墓 一九六五年春 郭沫若题。

上一篇文章:“不可卒读”的章太炎演讲记录稿   

下一篇文章:苏轼一生创作大量佛禅诗 最后时刻有僧友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