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预览
×
心语滴滴
当你累了的时候,心灵是唯一的归宿!岁月改变了年轮,但改变不了你我赤子的心! 朋友!有空来坐坐!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
[
文章
]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招考信息
|
中考语文
|
红木天香
|
索书成癖
|
人生啐语
|
身心健康
|
歌词回味
|
花花草草
|
泥壶茶香
|
语文课改
|
石全石美
|
音韵有声
|
社会关注
|
单反天地
|
世说新语
|
航海罗盘
|
片风丝语
|
诗情醉意
|
散装啤酒
|
课堂散步
|
课题研究
|
幽径偷花
|
禅房窃月
|
名诗撷英
|
时文掬美
|
棒棒糖香
|
快乐体验
|
问题辅导
|
试题宝库
|
作文探究
|
五彩缤纷
|
经典咀嚼
|
阅读沉思
|
名人浏览
|
电子书屋
|
班会写真
|
文史休闲
|
本学习空间统计:
4208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王金龙
学校:翠园文锦中学
空间等级:
56
>
现有积分:67585
距离下一等级:12415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10
最新文章
癸卯初夏即兴叹安庆
采桑子·癸卯春对雨
癸卯珍珠婚周年与夫人共勉
云南印象
癸卯春夜游凤凰古城即兴
癸卯忆安庆振风塔
随机阅读
烧脑“三卜”
红树林景致
换个角度看教育(4)-- 高红妹,辩证思.
任驹闯
一地寒霜
头眉低
推荐文章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2021届四班马安然)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2021届三班吴雨洋)
悼念石云孙老先生
观家叔微信故乡古镇坡头郁金香美图步李白《.
辛丑春二月浏览方教授微信母校红楼东侧门照.
辛丑二月既望粤港澳大湾区仙湖邓公手植树下.
5月21日
2018
洪秀全毁了多少书?
作者:
王金龙
发表时间-16 :2:30 阅读(
665
)| 评论(
0
)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巨大的“怪胎”,它对社会的破坏是空前的,是全方位的。它就是洪秀全创立的太平天国。
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客家人,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清道光年间屡试科举不中,遂假托基督教创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传教于两广一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与冯云山、杨秀清等人在金田营盘岭*****2万多会众起事,建太平天国,旋“登极”称“天王”并分封诸王。1852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人的很多行为都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中找到心理基础。洪秀全屡受挫折,形成了他扭曲、阴暗的变态心理,加上天性的残忍、贪婪、阴险、狂妄、淫奢,所以当“心魔”被绝对权势无限放大,罪恶就会铺天盖地地降临人间。可怕的是,历史上的这种现象,并非仅有。
洪秀全的“科考”失败,让他对儒家文化由爱到恨,恨到深恶痛绝的地步。他的语录中有这样的话:“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 “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太平军在这种思想指引下,所到之处,废偶像、捣孔庙、烧经书,“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①在南京,据《贼情汇纂》作者张德坚描述:“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用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读书人与清廷官吏一并被称作妖人而遭到清除。甚至只看手中是否有茧便做出判断:“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或不胜刑掠自承为妖杀,或竞捶楚以死。”
太平天国存世14年,盘据了长江下游的大片富庶地区。太平军肆虐之地遍及十八个省(与当时行政区划不同,曾国藩说十六省),攻掠城市600余座。所到之处,孔庙、岳王庙、关帝庙、佛寺大都遭到破坏,大量的官府和私人的藏书楼以及书院更在毁弃之列。其中,南三阁《四库全书》的被毁尤为令人痛惜。
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一部《四库全书》完成,除继续抄写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文溯、文源、文津等四阁珍藏之外,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又抄三部,分贮江南文宗、文汇、文澜三阁,即所谓“南三阁”。文宗阁在江苏镇江,文汇阁在江苏扬州,文澜阁在浙江杭州。与北四阁那样的深处宫廷相比,南三阁反而为民间学子分享禁脔给予可能。但南三阁全被太平军毁掉了,文宗、文汇被烧,文澜散失毁损殆尽。
文宗阁位于江苏镇江金山寺。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放火烧掉文宗阁,阁书一本不剩全部烧掉。
文汇阁位于江苏扬州天宁寺西园,阁中藏有文汇阁本《四库全书》和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咸丰四年(1854),文汇阁及阁中藏书一并被太平军烧掉。后同治初年,藏书家莫友芝曾到扬州探访,希望能找到“借录未归”或“拾诸煨烬”的劫后残留,竟无获而返。
文澜阁坐落于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第一次攻入杭州时并没顾上去烧,只是将其当作兵营。第二年太平军再次进入杭州,文澜阁几近倾圮,其中的《四库全书》大量散逸。有的竟成了街头小贩的包装纸。当地乡绅丁申和丁丙兄弟冒险收集残书,得到八千一百四十册,还不到全书的四分之一。杭州曾经是太平军祸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一次屠杀14万人、7年间人口从372万骤减至72万相比,毁掉两三万册图书算不得什么。
除了官家藏书,各地书院以及私人藏书楼所遭受的损害同样“罄竹难书”。下面只能将其中的一部分记述如下。先说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地方教育组织,多为民办,也有官办或官民合办。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等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书院除了教育功能之外,其藏书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院藏书并称中国古代藏书的四大主体。
南京钟山书院为江南省省级书院。位于江宁府城钱厂街(今南京太平南路),雍正二年(1724)由两江总督查弼纳创建。有房屋百余间,为当时全国重点书院之一。书院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后曾国藩重建。1903年改为江南高等学堂。
南京崇正书院建于明代,位于现在的南京清凉山公园内。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鏖战,崇正书院毁于战火。
华阳书院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位于紧邻南京的句容市。1856和1863年,太平军两次攻入句容城,华阳书院遭到焚毁。
杭州崇文书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西湖跨虹桥西,为徽商所建。初称“*****崇文书院”。康熙南巡时题匾“崇文”,遂更名“崇文书院”。书院毁于太平军战火,同治年间又重建。后王国维在此读过书、讲过学。
杭州*****书院原名*****别墅,始建于康熙年间,由两浙都转盐运使高熊征及盐商汪鸣瑞等捐资建造,初名“*****别墅”,主要招收盐商子弟。咸丰十一年(1861),院舍毁于太平军战火。
杭州诂经精舍为乾嘉大学者、清代名臣阮元所建。阮元曾组织编纂《经籍诂》106 卷,编刻《十三经注疏》416 卷、《皇清经解》1400 余卷。阮元不满于士人只顾埋头八股时艺,毕生倡导实学。他提倡的实学不仅包括经史、政事、诗赋等,还包括天文、算学、地理等科学内容,甚至还有一些西方的科技知识。他自己在这些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咸丰年间太平军两次攻占杭州,精舍停办。
白鹭洲书院位于江西吉安市内赣江江心的白鹭洲,南宋知吉州军江万里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当年文天祥在书院读书后考中状元。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与清兵激战于吉安,书院被焚毁。
浙江衢州市包山书院原名听雨轩,宋淳熙元年(1174)时汪观国建,朱熹、吕祖谦、陸象山、张拭等均曾应汪观国之请,寓轩讲学。清康熙十七年(1678)汪氏后裔集资重建。咸丰十一年(1861)为太平军所毁。
……
再说私人藏书楼。
私人藏书楼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江浙一带曾经是藏书楼最密集的地区,有名可稽的私人藏书家曾多达640余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的宁波天一阁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年,绝无争议的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私人藏书楼,亦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它的建造者范钦,当时官拜兵部右侍郎。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打宁波,当地窃贼乘乱捣毁天一阁后墙,窃运大批藏书论斤卖与制纸作坊,让天一阁遭受重大损失。
历史上,宁波有私人藏书楼有20家。其中的烟屿楼是清代方志学家、藏书家徐时栋的住宅兼藏书楼,与天一阁同在月湖西岸。此次劫难中,烟屿楼多达六万卷的藏书或遭窃或遭焚,“所剩无几”。
宁波还有堪与天一阁媲美的报经搂,为清乾隆年间大藏书家卢址所建。“搜罗三十年,得书数万卷”。咸丰十一年之灾,报经搂藏书损失大半。
宁波梁弄镇(现属余姚市)有五桂楼,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由县诸生黄澄量所建。因宋时黄氏家族有兄弟五人同科中举,故称“五桂”。五桂楼聚书五万余卷,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咸丰十一年,太平军东进,梁弄地处要道,五桂楼藏书遭受散失。幸有黄澄量之孙辈搜罗添买,使藏书得以基本恢复。
在杭州,嘉庆四年进士许宗彦所建鉴止水斋,太平军占领之下,“书乃损失殆尽”。
曾奋力抢救文澜阁书的杭州丁申、丁丙兄弟,自家的八千卷楼藏书虽已事先转移,但八千卷楼本身却未能免除被太平军焚毁的厄运。
在海宁硖石,学者、校勘家蒋光煦所筑别下斋聚书10万余卷,其中名刻善本居半,为海内学者所推重。太平天国时蒋光煦避居乡间,闻书楼被焚,呕血而亡。
海宁还有一位大藏书家陈鳣(当代藏书家陈乃乾之先祖),晚年于紫微山麓筑向山阁,藏书10万卷,多宋元名刻善本。所藏尽毁于太平军战火。
测海楼位于扬州旧城,曾任浙江宁绍道台的吴引孙所建。吴引孙尝言:“咸丰癸丑,余家遭兵燹,先世书籍荡然无存……”
苏州琳琅密室为胡珽所建。胡珽喜藏书,所购多宋元旧本,不吝值,积至千百卷。咸丰十一年,胡珽“遭乱而殁”,年仅40岁。劫遗之书,斥卖几尽。
西圃,位于苏州白塔西路,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潘遵祁所建。其祖潘奕隽曾建有三松堂,潘奕隽临终时将三松堂藏书分与遵祁及其弟希甫各数万卷。太平天国占据苏州,潘氏藏书大部毁损。仅少部另藏于偏远之地的香雪草堂之书幸存。
江西九江木犀轩,贡生李恕建于道光初年。木犀轩十万册藏书毁于太平天国之乱。(李恕乃清末大藏书家李盛铎祖父)
南京有一座津逮楼,是晚清文人、金石家、藏书家甘熙所建。津逮楼位于甘家大院东南侧后花园,始建于道光十二年,仿宁波天一阁楼建造。楼中收藏的典籍善本十分丰富,最为珍贵的是宋版《金石录》。②津逮楼的被毁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1842年,甘熙在京任郎中,因其通晓勘舆之术,便被道光皇帝派去为皇陵选址。1852年,他再度奉旨,勘察了魏家峪、平安峪等地。甘熙深知,历来为皇帝勘察皇陵者,几乎无一生还。所以当他完成使命,便立即告假回到南京,嘱咐家人准备为他办理后事。在此期间,曾有人目睹七口红漆楠木棺材被人抬进了甘家大院。民间传说,甘熙将家中的稀世之宝分装其中埋于院内地下。
不出所料,甘熙很快便被召入京,并“以微疾三日卒于邸舍”。日后,甘熙的一位密友暗中将甘熙临终前的情形告诉甘熙家人,说他临终前说了一句,“千万不要忘记我那雁足簦”(簦,古食器)。这话什么意思?甘家无人知晓。有人分析,家中肯定藏有大量宝藏,但要找到宝藏,必须先要找到“雁足簦”。
很长一段时间,甘氏后人以及其他好事者对这句遗言做出了种种猜测,大都将藏宝地点指向了津逮楼的地下。咸丰三年太平军攻破南京后,很快听到了甘家的藏宝传言,于是便到这里挖掘。但掘遍院中的所有角落,没有找到什么雁足簦,也没找到宝物。一气之下,太平军放火烧了津逮楼,大量古籍珍本被焚毁。
……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叫做“红羊劫”的怪现象。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南宋一位名叫柴望的术士,他写了一本《丙丁龟鉴》,提出丙午、丁未之年易生灾变,因丙、午、丁属火扣“红”,未为“羊”,故称“红羊”劫。另一位南宋人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中,历数从吕后篡权至靖康之变、高宗宾天等一千多年间的十多次变乱,得出“丙午、丁未之岁,中国遇此辍有变故,非祸生于內,則夷狄外侮”这样的结论。而太平天国举事虽非丙午、丁未之年,但其首领第一洪秀全,第二杨秀清,因二人姓氏,后人亦以“红羊劫”称之。
①《山曲道人题壁》诗:“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灭绝圣贤心枉用,祖龙前鉴正非遥。”(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6册)
②《金石录》为宋人赵明诚所撰。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的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其妻李清照为之作后序。令人称奇的是,《金石录》竟然劫后遗存,1952年津逮楼残书处理,有赵世暹捡得此书,后卖与北京图书馆,珍藏之。
上一篇文章:平生书事已成痴
下一篇文章:五一假期楼台侍花即兴
[相关文章分类——
索书成癖
]
《红楼梦》版本如此之多,作为读者该如何选择呢?
洪秀全毁了多少书?
新发现的沈本《琅嬛文集》可补夏辑本《张岱诗文集》遗缺
沉睡两百年的《琅嬛文集》抄本是如何被发现的
古人藏书佳话
《史记》的出版与传播
《锦绣万花谷》:宋代的百科全书
四类热门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