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乌江(原名“乌江一朵浪”)
                     千里乌江水 奔腾入海洋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教学论文 |  人物彩照 |  诗词歌赋 |  散文随笔 |  楹联曲艺 |  古诗新唱 |  鸿雁长飞 |  赋彩课堂 |  闲情偶记 |  学海导航 |  桑榆晚景 |  流金岁月 |  快乐国学 |  博海观潮 | 
本学习空间统计:   771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杨建华
学校:退休教师
空间等级:40 >
现有积分:16206
距离下一等级:1294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54

 
最新文章
 
仿满江红-老有所悟
重温四十年前的日记,唏嘘良久
悼念江小秋老同学
有朋自家乡来,不亦乐乎
重阳是一条老人河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理趣(下)
 
随机阅读
 
鹏城记忆
仿满江红-老有所悟
重温四十年前的日记,唏嘘良久
悼念江小秋老同学
烧脑“三卜”
红树林景致
 
推荐文章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下)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中)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上)
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我——博客伴我陶然行.
魅力教师,闪亮登场——博客伴我陶然行(中.
博海弄潮,高唱大风——博客伴我陶然行(上.

7月18日
2023
 

赏戏听歌学作文(十七)


   作者:杨建华 发表时间-21 :7:36  阅读( 80 )| 评论( 0 )
 

赏戏听歌学作文(十七)


点面结合写场面,渲染气氛显主题

——歌曲《五好红花寄回家》给我们的启示

2023071808571391

好的场面描写真切感人,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赵羽作词、施光南作曲的一首歌曲《五好红花寄回家》就是一个范例。

场面描写跟环境描写一样,都是为描写人物服务的,都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舞台,但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五好红花寄回家》一开头就渲染了欢快、喜悦的气氛:


春风吹开遍地花哟喂

吹开那遍地花

小伙儿参军就要离开家呀

就要离开家呀

大家来送他呀

大家来送他呀

全家老少都高兴

人人送他一句知心话

得儿那么 呀呼咳

得儿那么 呀呼咳

人人送他一句知心话呀


春风吹开遍地花,借景抒情,借物写人。既可以是景,烘托气氛,更指的是人,满面春风,笑逐颜开。人物有谁?一家六口,什么事?送小伙儿参军。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大喜呀!能不欢快、喜庆、热烈吗?全家老少都高兴,都来送别小伙儿,怎么送?人人送他一句知心话。这一段是总说,接下来人物——家庭成员一一出场了:


爹爹首先把言发哟喂

他把那言来发

……

爹爹是一家之主,送别的话应该由他先说:

到了部队要听首长的话呀

你可要听话呀

莫把脾气耍呀

莫把那脾气耍呀

艰苦奋斗莫忘本

叫你干啥你就干啥

得儿那么呀呼咳

得儿那么呀呼咳

叫你干啥你就干啥呀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是军营里的语言,庄严肃穆神圣。同样的话从爹爹口里说出,那就是老百姓淳朴的家常话,是长辈嘱咐孩子心里话:到了部队要听首长的话呀!莫把脾气耍呀!常言道:父爱如山!在家庭中,爹爹支撑孩子的信念,提供勇敢、坚韧、责任、豪爽、力量……,使孩子学会刚强。艰苦奋斗莫忘本,叫你干啥你就干啥。爹爹的嘱咐代表了人民群众朴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小伙儿到了部队当好普通一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是母亲出场:


妈妈一旁说了话哟喂

哟妈妈说了话

到了部队你别想家呀

你可别想家呀

记住妈的话呀

你可别想家呀


母爱如水,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母爱是人类最自然、最深厚的情感。到了部队哪有不想家的?想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妈妈。但是,有国才有家。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你不扛枪我不杠枪,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妈妈令小伙儿不舍,但是,保卫祖国、保卫妈妈保卫家又是儿子义无反顾走进军营的强大力量。相比父爱的权威,母爱就显得特别细腻:


带上这个针线包

缝缝补补用得着它

得儿那么呀呼咳

得儿那么呀呼咳

缝缝补补用得着它呀


针线包象征着勤俭节约。与爹爹艰苦奋斗的嘱咐完美呼应,亦是人民群众朴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23071808571191

第三个出场的是姐姐,姐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新中国青年人的代表,她的嘱咐代表了那个时期青年人的理想和信念:


大姐拿出一本儿书哟喂

哟我也说句话

雷锋日记弟弟你收下呀

好好学雷锋呀

做个好战士呀

你快把它收下呀

学习雷锋好榜样

灿烂青春献给国家

得儿那么呀呼咳

得儿那么呀呼咳

灿烂青春献给国家呀


学习雷锋好榜样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直到今天,放眼未来都不会过时。雷锋精神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精神蕴含在《雷锋日记》中,令无数人动容。雷锋用22岁的年轻生命,诠释着信念、无私、奉献与爱。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用矢志不渝的坚守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坐标,至今温暖着我们的社会,感动着我们的时代。姐姐送给小伙儿的《雷锋日记》及临别赠言和父母的嘱咐一样珍贵,父母嘱咐的是理想、信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姐姐提供的是榜样,从不同的角度嘱咐小伙儿到了部队的大熔炉百炼成钢。

2023071808571261

最后出场的是两个妹妹。与父母姐姐的“赠送”不同,两个妹妹是“索取”:


两个妹妹一起说了话哟喂

小妹妹说了话

哥哥你给俺寄来一朵花呀

你要什么花呀

看你说些啥呀

小娃娃别打岔呀

玫瑰牡丹俺们都不要

就要你的五好光荣花

得儿那么呀呼咳

得儿那么呀呼咳

就要五好光荣花呀


两个妹妹的“索取”把场面描写推向了高潮。在我们中国式的大家庭中,小儿女向父母“索取”、弟弟妹妹向哥哥姐姐“索取”,可谓理所当然,并无不妥;这是巧妙之一。巧妙之二,两个妹妹向哥哥“索取”的是花,小姑娘爱花是天性,符合两个小妹妹的身份年龄特征。巧妙之三是设置悬念、尺水兴波:妹妹索花,哥哥问要什么花,妹妹让哥哥猜。在父母姐姐眼里,两个小妹妹不过就是顽皮淘气罢了,于是纷纷哄劝她们:小娃娃别打岔呀!如果说之前气氛还比较严肃的话,两个小妹妹一出场,场面顿时变得活泼风趣了。巧妙之四是点题,这才是最关键最精彩的地方:玫瑰牡丹俺们都不要,就要你的五好光荣花。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当年部队有评“四好连队”和“五好战士”的活动,一年评两次——半年初评,年终总评。“五好战士”的内容为:“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 ;四好连队的条件是:“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被评为五好战士者,要戴上一朵大红花,大红花下方有一飘带,上书“五好战士”四个金色字体,给其家属发喜报。


歌曲唱到这里,两个小妹妹的心愿得以完美展示,听众们也才豁然开朗。她们哪里是顽皮淘气呀!哪里是向哥哥撒娇索取呀!她们分明是和父母姐姐一样,对即将入伍的哥哥送上殷切的期盼、深情的勉励、良好的祝福!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亲人的嘱咐都说了,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小伙儿也告别亲人离开家,踏上从军的路途。歌词的最后一段是总说:


小伙参军离开了家哟喂

小伙子离开了家

千言万语他都呀都记下呀

爹爹说的话呀

妈妈说的话呀

姐妹们说的话呀

下定决心当个五好兵

早把五好红花寄回家呀

得儿那么呀呼咳

得儿那么呀呼咳

早把五好红花寄回家呀

红花寄回家呀


场面描写到了这里圆满结束了,但是给听众的感受才刚刚开始。试想:在当代中国,千家万户送子当兵,人人争当五好兵,那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试看天下谁能敌?!


戏曲名段和经典歌曲不乏场面描写,但是像《五好红花寄回家》这样,把场面描写得这样鲜活这样精彩这样喜庆这样热烈这样感人的却不多。歌词具备了场面描写的所有特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先总述再分述最后又总述,既有全家送别小伙儿的整体概括,又有一个个亲人出场后重点的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人物性格跃然纸上,真实得无法复制。人物出场顺序的安排也颇具匠心,先爹后娘,先姐后妹,长幼有序,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两个小妹妹看似最后出场,人微言轻,而词作者却借她们之口彰显主题,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实在是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呀!整首歌词塑造人物,渲染气氛,表现主题,所有场面描写所要表现的效果全都完美地实现。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学习借鉴。

2023071808570716

古话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五好红花寄回家》这首歌一经问世就风靡全国城乡,荣获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奖,与这首歌优美欢快、脍炙人口的曲调分不开。歌曲《五好红花寄回家》是施光南大学期间的作品,是他学习河北民歌,化用民间音乐,赋予时代特色的杰作,正如当时的中国音协主席吕骥所赞叹的:“他(施光南)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向上、充满阳光的精神状态。”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是1965年夏天,那年我刚满8岁,沿河县淇滩完小的师生来我就读的甘溪完小演出,六个演员全是本色出演。扮演爹妈的是一对年届不惑的老教师,扮演小伙儿和姐姐的是两个二十出头的男女青年教师,扮演两个小妹妹的是淇滩完小五年级的女生。表演结束后,甘溪乡场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得儿那么呀呼咳”的歌声。当时并没有留意曲作者是谁,知道施光南的大名是听了《祝酒歌》之后,后来又陆续欣赏到他的一系列作品:《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摇篮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漓江谣》《火车司机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这些作品洋溢着青春气息,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重振民族精神的企盼,引起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因而对这位深受群众喜爱、才华横溢、激情似火的时代歌手,勤奋刻苦、尽职尽责的作曲大家充满了由衷的敬意。可惜天妒英才,1990年5月2日,施光南在工作中突然病逝,让亿万深爱他的歌迷哀惋至今。斯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他的作品将永远回旋于中华大地上,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发进取。




上一篇文章:见识马骨胡   

下一篇文章:趣从尴尬出,美自愁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