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乌江(原名“乌江一朵浪”)
                     千里乌江水 奔腾入海洋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教学论文 |  人物彩照 |  诗词歌赋 |  散文随笔 |  楹联曲艺 |  古诗新唱 |  鸿雁长飞 |  赋彩课堂 |  闲情偶记 |  学海导航 |  桑榆晚景 |  流金岁月 |  快乐国学 |  博海观潮 | 
本学习空间统计:   769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杨建华
学校:退休教师
空间等级:40 >
现有积分:16190
距离下一等级:1310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54

 
最新文章
 
悼念江小秋老同学
有朋自家乡来,不亦乐乎
重阳是一条老人河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理趣(下)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理趣(中)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理趣(上)
 
随机阅读
 
悼念江小秋老同学
烧脑“三卜”
红树林景致
换个角度看教育(4)-- 高红妹,辩证思.
任驹闯
一地寒霜
 
推荐文章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下)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中)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上)
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我——博客伴我陶然行.
魅力教师,闪亮登场——博客伴我陶然行(中.
博海弄潮,高唱大风——博客伴我陶然行(上.

9月9日
2023
 

收获源自质疑起,快乐尽在交流中


   作者:杨建华 发表时间-17 :13:54  阅读( 41 )| 评论( 0 )
 

收获源自质疑起,快乐尽在交流中


拙文《三段论化干戈,巧说理结鸾俦》在卯酉河博园挂出以后,博友们纷纷赠玉鼓励,让我倍感温馨。博友沉默者FAN的赠玉,则将我的思考向深度又推进了一层。让我又一次感受在卯酉河博园里与朋友们交流的快乐。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特将我和他的交流整理于下,欢迎博友们分享我们的快乐——


沉默者FAN:这一番说辞(京剧名段《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要看对谁说,要是遇到有的人,就成了激将法——我偏偏要杀刘备,看看又能如何!


情满乌江:您的质疑非常有见地。京剧《龙凤呈祥》取材于《三国演义》,在“尊刘抑曹”方面和原著一脉相承。乔国老在劝阻孙权勿杀刘备时,“尊刘”色彩十分浓厚,颇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味道。孙权是个有智慧,有仁心,有雄才,有大略的人,连大词人辛弃疾都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初赤壁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帐下群儒皆言:“曹公,虎狼也!”一边倒地主张降曹。诸葛亮也假意激将,称曹操威震四海,“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曹操所占的中原)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何等的雄才大略!曹操挟天子令之孙权尚且嗤之以鼻,刘备自称的皇家血统在孙权眼里止增笑耳。刘备团队厉害不虚,但是孙权麾下文武全才也不少,江东豪杰皆归顺之。这从后来的孙刘交恶后孙还略胜一筹可以验证。孙权性格上最大的短板就是情绪化,他一怒之下杀了刘备并非没有可能。杀刘备是为了夺荆州,这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后孙权念念不忘的目的,讨要不成就借招亲为名设美人计除之,本来就在计划之中。


孙权之所以听从了乔国老的劝告,又与他的性格中有仁心有关,孙权事母极孝,在与周瑜定美人计时,却瞒着母亲吴国太和当事人亲妹妹孙尚香,却不料瞒不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诸葛亮给刘备准备的第一个锦囊妙计就是一到东吴就大造舆论:我刘备和亲来了!跟谁和亲?跟你们孙大统领的亲妹妹孙尚香哦。先闹个满城风雨。第二个锦囊妙计就是让刘备寻求乔国老的帮助。乔国老一出面,孙权自知理亏,心中难免有愧疚。他在不冷静的情况下听从周瑜的建议,骗刘备过江招亲借机杀之,实属下下策。当初正是孙刘结盟,协规同力,共破曹军,才赢得今天的大好局面——操军北还,荆、吴势强,鼎足之形成矣!今孙刘交恶,势必两败俱伤。正好给曹操提供了坐收渔利的机会——当乔国老点出孙刘交兵,曹操坐收渔利这一严重后果时,孙权头脑才冷静下来。周瑜献的美人计仅仅是战术层面的,乔国老点出问题的要害才是战略层面的。孙权身为东吴首领,他的智慧、谋略不可能没有战略高度,一时糊涂不代表长时间糊涂,所以才能在关键时刻踩了急刹车。


另外,乔国老的身份也决定了他说话的分量。他是大乔小乔的父亲,是孙权哥哥孙策和军师周瑜的岳父,虽然与孙权以君臣相称,但与孙权母亲却是亲家,实质上是孙权的长辈。最关键的是他深谋远虑,从国家利益出发,晓以利害,合情合理,在孙权骑虎难下的时候挺身而出,愿以国老之尊为之善后——扭转回身奏太后,将计就计结鸾俦。这才使得孙权心服口服。


以上是博友沉默者FAN质疑引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虽然失之肤浅,但仍觉收获颇丰。古人云:疑者,未断之谓也。持疑有故,疑似之迹,不可不察。疑,既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又是获取新知的向导。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疑之成理,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疑之愈大,知之愈深。因此,疑,是学之由,知之先,进之始,意义可谓大矣。非常感谢博友沉默者FAN的鉴赏与质疑,期待与您、与他、与更多的博友继续交流。



上一篇文章: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上)   

下一篇文章:古诗新唱何以吸引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