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乌江(原名“乌江一朵浪”)
                     千里乌江水 奔腾入海洋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教学论文 |  人物彩照 |  诗词歌赋 |  散文随笔 |  楹联曲艺 |  古诗新唱 |  鸿雁长飞 |  赋彩课堂 |  闲情偶记 |  学海导航 |  桑榆晚景 |  流金岁月 |  快乐国学 |  博海观潮 | 
本学习空间统计:   769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杨建华
学校:退休教师
空间等级:40 >
现有积分:16190
距离下一等级:1310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54

 
最新文章
 
悼念江小秋老同学
有朋自家乡来,不亦乐乎
重阳是一条老人河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理趣(下)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理趣(中)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理趣(上)
 
随机阅读
 
悼念江小秋老同学
烧脑“三卜”
红树林景致
换个角度看教育(4)-- 高红妹,辩证思.
任驹闯
一地寒霜
 
推荐文章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下)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中)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上)
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我——博客伴我陶然行.
魅力教师,闪亮登场——博客伴我陶然行(中.
博海弄潮,高唱大风——博客伴我陶然行(上.

9月13日
2023
 

“和诗以歌”是激活传统文化的创新


   作者:杨建华 发表时间-21 :8:15  阅读( 48 )| 评论( 0 )
 

“和诗以歌”是激活传统文化的创新




  这个春节,央视再用一档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给观众制造了巨大惊喜,无论是山区教师演唱的《苔》、还是王俊凯演唱的《明日歌》,“诗歌唱出来”,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2月23日《华商报》)


  2月16日至18日,短短三天时间,《经典咏流传》就创下了1.33%的全国网平均收视率,这种结果不仅反映出公众对这种文化形式的喜爱,也开创了文化节目新篇章。


  和诗以歌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歌曲的形式将诗歌唱出来,这种形式不仅赋予古诗词动听的旋律,让诗词变得直观,也激活了古典诗词,提升着诗词的传唱度和影响力。


  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抑或是现代诗歌,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象征着中华文明。我国诗词浩若烟海,这些诗词表达着不同的思想和情绪,寄托着不同的情怀和胸臆,小小的一首诗词,不仅可以窥见历史发展的轨迹,也能感受到汉语文学之美。可以说,诗词是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的“标本”。


  诗歌不分家,诗和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诗和歌都追求旋律和韵律之美,但是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诗和歌却各自为政,互不联系,这不仅制约着诗词的传播,也影响着文化的繁荣。如今,这种《经典咏流传》将古典诗词与音乐联系起来,用歌曲的形式演唱诗词,诗与歌融合发展,不仅展现出诗词之美,也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可以视为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创新,符合现代文化需求。


  其实,这样的创新并非首次,在过去几年,类似“唱诗词”的音乐作品也不绝于耳,比如,邓丽君的《月满西楼》、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费玉清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等,这些都是根据古典诗词演绎的音乐作品,也是诗歌融合的典型,这些作品悦耳动听,脍炙人口,流传广泛,不仅是诗词文学上的不朽之作,也是音乐上的经典之作,通过歌唱的方法将古典诗词之美展露无遗,将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无异于锦上添花。


  《经典咏流传》也是这样。这种将诗词唱出来的形式,不仅是普及诗词文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彰显出巨大文化责任。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观众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和厚重。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致力于诗词和音乐的融合发展,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让古典诗词在音乐中绽放魅力,用音乐赋予古典诗词灵魂和生命。



上一篇文章:今天如何吟唱古典诗词   

下一篇文章:用吟唱开启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