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预览
×
心语滴滴
当你累了的时候,心灵是唯一的归宿!岁月改变了年轮,但改变不了你我赤子的心! 朋友!有空来坐坐!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
[
文章
]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招考信息
|
中考语文
|
红木天香
|
索书成癖
|
人生啐语
|
身心健康
|
歌词回味
|
花花草草
|
泥壶茶香
|
语文课改
|
石全石美
|
音韵有声
|
社会关注
|
单反天地
|
世说新语
|
航海罗盘
|
片风丝语
|
诗情醉意
|
散装啤酒
|
课堂散步
|
课题研究
|
幽径偷花
|
禅房窃月
|
名诗撷英
|
时文掬美
|
棒棒糖香
|
快乐体验
|
问题辅导
|
试题宝库
|
作文探究
|
五彩缤纷
|
经典咀嚼
|
阅读沉思
|
名人浏览
|
电子书屋
|
班会写真
|
文史休闲
|
本学习空间统计:
4208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王金龙
学校:翠园文锦中学
空间等级:
56
>
现有积分:67589
距离下一等级:12411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10
最新文章
癸卯初夏即兴叹安庆
采桑子·癸卯春对雨
癸卯珍珠婚周年与夫人共勉
云南印象
癸卯春夜游凤凰古城即兴
癸卯忆安庆振风塔
随机阅读
鹏城记忆
仿满江红-老有所悟
重温四十年前的日记,唏嘘良久
悼念江小秋老同学
烧脑“三卜”
红树林景致
推荐文章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2021届四班马安然)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2021届三班吴雨洋)
悼念石云孙老先生
观家叔微信故乡古镇坡头郁金香美图步李白《.
辛丑春二月浏览方教授微信母校红楼东侧门照.
辛丑二月既望粤港澳大湾区仙湖邓公手植树下.
7月29日
2013
德国人为什么爱读书?
作者:
王金龙
发表时间-21 :27:0 阅读(
614
)| 评论(
0
)
德国人为什么爱读书?
原创作者:周谷风 来源:新周刊
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首都柏林则是全德国书店最多的城市,平均每一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你知道全世界图书中有12%都是德语的吗?相对于占世界人口仅1.2%的德国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严谨而崇尚理性的德国人是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甚至说他们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都不为过。
德国人的“耗书量”是很大的。记得看过一个德国书业协会的统计,德国人有91%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完全不读书的只占9%。其中,23%属于“平均阅读者”,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属于“大量阅读者”,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书虫,令我印象深刻。记得我国的全民阅读调查发现有一半中国人完全不读书,一比较才发现差距竟如此之大。
这么些“饥肠辘辘”的读者群催生了德国发达的出版业。德国人口仅8180千万,却拥有着全球第二大的图书市场,仅次于美国,年市场销售总额达96亿欧元,比中国高出17%。德国2011年出版新书9.38万种,平均每万人11.5种;相比之下,中国出版新书16.8万种,平均每万人仅1.25种。
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而首都柏林则是全德国书店最多的城市,平均每万人就有一家书店。著名的旅游系列丛书Time Out就曾经这样描写柏林:“把你的电子书阅读器留在飞机上吧,因为柏林塞满了印刷书。”
给德国人送礼的话,送书总是最妥当的。
柏林众多充满特色与生活气息的街区是琳琅满目的独立书店的领地:“死定了”侦探小说书店、“书之拱门”、“你读我吗”、“每立方米”、“十二颗星”、“书之森林”……鲜明的特色光从书店名中就能略见一斑。
为什么德国人如此热爱阅读?在与一位德国朋友的交谈中,笔者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位友人曾经游学中国5年,取了个中文名字叫马龙,后来成为了德国最大报纸《图片报》的政治新闻记者。马龙说:“德国人的确有爱书的传统。在天冷的时候,在暖暖的家里泡一杯咖啡并看几页书,许多德国人理想的周末就是这样的。读书就像一种身份地位象征。无论哪个社会阶层,读书多的人在哪儿都受人尊重。”马龙说。
“有一句话你得记住,这是每个德国人都知道的话,我没记错的话是来自尼采:‘对一本喜爱的书,你绝对不能借,而要占有它。’给德国人送礼的话,送书总是最妥当的,书店也因此总是最受欢迎的购买礼物的地方。我还记得杜斯曼(Dussmann,德国著名小众书店)于15年前在柏林开张时的盛况,店内摆设了许多大沙发上坐满了淘书的人,许多人一呆就是半天。”我问道:“难道他们就不怕客人光看不买么?”马龙说:“不会的。如果一个人愿意在书店花几小时看书选书,他买书的积极性自然也更高。”
杜斯曼这家享有盛名的书店正是“逆快餐文化”的代表。正如他们的标语“Born tobecult”(为小众而生)一样,决不走薄利多销廉价畅销书的路子。杜斯曼拥有全世界最全的古典、歌剧书籍和德国最全的英语书籍。每当圣诞节之前都有特殊服务,顾客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者小纸条把他们的书单留下,店员在两三个小时内就会把书整理出来。德语文学最高奖项毕希纳文学奖得主Felicitas Hoppe就曾如此描述这家书店:“自从我来到柏林,我就只呆在杜斯曼……我坐在沙发上,想象着我不是来买而是只来看,甚至在这儿住下,让他们把我锁在里面,趁着街上的灯光,写我自己的书。”
相比杜斯曼,一些更小的独立书店就更加有个性。“死定了”不仅只卖侦探小说,而且绝对找不到Dan Brown这类“大路货”。“书之拱门”巧妙地利用了轻轨车站下的拱形空间,更因为精心挑选的各种大开本图册。“每立方米”书店是以设计风格出名的英语主题书店,独特的间隔给顾客提供别样的购物与阅读感受。
柏林的书店还是活跃的文化交流场所,朗诵会、读书会、文学沙龙遍地都是。
我住的柏林普兰茨劳尔伯格区就是一个典型“小资”文化街区,走几步就能看到各种古董店、黑胶碟店和书店。附近新开张了一家书店,名叫Ocelot—not just another bookstore,书店的落地橱窗中摆放着几本新上市的书籍和电子阅读器,其中有好几本莫言的作品。我因此探访了书店的经营者弗利特约夫·克雷特。
克雷特说,“人的求知欲是不会退减的,这是我从事这个行业最根本的信念。”后面这个观点是很典型的德国人的思维方式,相信只要阅读传统在,书就有市场。
像其他独立书店一样,Ocelot也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克雷特选择的是传统图书与数字图书的结合。在他的书店里,顾客既可以翻阅印刷版的书,也可以用iPad等电子阅读器查看和购买数字版图书。“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会随着改变,拥抱这些改变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
德国为数众多的书店还扮演着活跃的文化交流促进场所的角色,大大小小的朗诵会、读书会、文学沙龙等活动遍地都是,只要翻开当地报纸就能找到这些活动。
自从15世纪古登堡在西方发明活字印刷术后,德国成为了欧洲的图书交易中心。到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前后,以歌德、席勒为代表的狂飙突进运动带领德国进入了一段被称为“阅读狂热”的时期,文学沙龙一时蔚为风气。这一时期,德国在作家、出版物和读者数量等各方面都全面超越法国,成为欧洲文化领军国。
德国被称为哲学家和诗人的国度,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歌德,等等,群星璀璨。德国更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国度,爱因斯坦、赫兹、伦琴等名字如雷贯耳。德国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人多达102人,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这些惊人的成就,相信与德国强势的阅读文化有深刻的联系。
上一篇文章:雨中茗品《唐女鱼玄机诗》
下一篇文章:《赵氏孤儿》西文版本初探
[相关文章分类——
阅读沉思
]
新现实中的“量子文学”
为什么有人批评中国作家“油腻”
阅读经典文学小说可提高“读心能力”
顾彬:中国当代作家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不知疲倦
如果书店消失了
白先勇:我们每个人都在红尘里面历劫
李壮:文学评论要拒绝“套路”“黑话”
吴晓都:俄罗斯——文化自信从未失落